航向母親的島嶼 帛琉國際舟船啟航 海洋委員會聯袂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傳統舟船國際交流 – 寫生活新聞

航向母親的島嶼 帛琉國際舟船啟航 海洋委員會聯袂臺東縣政府推動南島傳統舟船國際交流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海洋孕育南島根,舟船連結萬島情。海洋委員會啟動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鼎力支持包含臺東縣政府的「南島文化傳統舟船國際交流活動」,公私協力推動航海文化再生。4月20日是即將航行來臺的Alingano Maisu從帛琉啟航的日子,預告臺灣5月有朋自遠方來,而且是乘著浪潮、海風,在星空的指引下,跨越海疆,不遠千里與我們相聚。

海洋委員會與臺東縣政府共同寫下臺灣南島國際交流的新頁
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是千帆啟航的原點。南島文化構成臺灣這座島嶼的記憶與心跳,南島語族的血脈在臺灣的脈絡延展,如同溪水交會成河,匯入多元文化的大海。為喚醒全民海洋DNA,海洋委員會吹響「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號角,號召全國各界一起從海洋知識建構、航海技藝能傳習、造舟技藝傳承與海洋藝文扎根創新等領域,促進臺灣人民從心成為海洋子民。

海洋委員會表示,臺東縣政府響應「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號召,在長期扎根南島文化、傳承東海岸原住民族造舟技藝的基礎上,推出「原住民族傳統造船及航海人才培育2.0」計畫,攜手帛琉航海組織密克羅尼西亞航海協會(Micronesian Voyaging Society)共同策劃,由航海大師Sesario Sewralur擔任領航員,帶領9位經驗豐富的水手,包含臺灣代表張也海‧夏曼,以傳統航海技術航行,途經菲律賓群島、巴丹群島,然後航向蘭嶼,航程預計15-20天。預定於5月8日抵達蘭嶼,停留3天2夜,與當地雅美(達悟)族人交換航海的記憶與技藝後,於5月10日抵達臺東莿桐部落。

帛琉船Alingano Maisu即將抵臺,歡迎共襄盛舉
臺東縣政府表示,這次的國際航海交流已在臺東民眾與海洋活動愛好者間掀起熱烈關注,在帛琉的啟航儀式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南島文化愛好者、學者、以及當地居民參與。儀式當天,帛琉的傳統舞蹈、歌謠及禮儀為在場的貴賓與民眾呈現一場南島文化盛宴。

此次來訪的船舶,名為Alingano Maisu,是由已故航海大師Mau Piailug命名,寓意「航海知識的分享,要像掉落在地上的麵包果,大家都可以取食」。延伸為「無私分享」之意,也象徵著「我們是來自同一個島嶼的人」。Alingano Maisu是玻里尼西亞形式遠洋航海帆船,單桅桿(桅桿高度14公尺),船體長17公尺,甲板寬度5公尺,船齡18年,目前總航程時數約為37萬8千9百浬(70萬1,722.8公里)。

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說明,Alingano Maisu 20日自帛琉出發,該國相當重視此次的航海行動,因為對他們而言,航行至臺灣,即是回到母親的島嶼。Alingano Maisu抵達蘭嶼時,雅美(達悟)族人將以2艘十人大舟伴航;抵達臺東杉原灣時,現場則有海岸線族人組成歡迎隊伍熱烈迎接,臺東的阿美族與雅美(達悟)族耆老將為這艘航海船祈福。

「復振航海文化力」,共創臺灣航海文化新生
海洋委員會以「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創新從人文的視角,多管齊下攜手學校、民間團體、博物館所及地方政府,凝聚社會多元多樣的力量與資源,從靜態到動態,以海洋知識建構、造舟技藝傳承、航海能力提升及海洋藝文擴散,持續推動國人迎風啟航,探索海洋,期盼未來能夠有更多團隊共襄盛舉,一起投入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豐富國人海洋文化底蘊,推動向海發展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