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循環綠活節登場 化身地球守衛隊應對氣候挑戰 – 寫生活新聞

中山大學循環綠活節登場 化身地球守衛隊應對氣候挑戰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將於5月17日(六)於高雄旗津「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舉辦第六屆《循環綠活節》。因應旗津遭受風災重創,新增「防災韌性主題展」,並響應世界地球日「Our Power, Our Planet」精神,以「地球守衛隊:永續超能力」為主題,號召全民化身地球守護者。

活動由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王梅香與學生團隊策劃,集結中山師生、旗津在地社群、地方政府與各大永續行動組織,聯合超過40個永續體驗攤位與公私協力單位共同參與。活動時間自11:00至17:00,設置六大主題展區與市集體驗,邀請市民一起同歡、生活實踐減塑、循環、再生與防災行動,提升社區韌性,對抗氣候變遷挑戰。

邱花妹表示,去年旗津兩度遭受颱風重創,今年特別增設「防災韌性主題展」,由中山大學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課程環境組學生組成策展團隊,深入分析旗津在地災害風險與居民生命歷程,也提升氣候意識與防災能力。另外,更邀請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旗津分隊設立「小小消防員體驗區」,讓孩童實際換裝迷你消防裝備,學習CPR與滅火器操作,從小扎根正確的防災觀念。

六大主題展區則以「六種地球力」為架構設計,包含循環社會、永續食農、海洋再生、生物多樣、親子樂讀與在地傳承。循環社會展區包含「維修咖啡館」、「玩具圖書館」、「再生紙手作坊」等活動,倡導循環經濟與共享精神;永續食農區推廣食物全利用與惜食教育,讓民眾從產地到餐桌理解永續飲食鏈;海洋再生區則以旗津漁村文化為基礎,展示烏魚子美食與海洋傳統工藝。

此外,生物多樣與親子樂讀展區設計多元自然觀察與手作活動,包括蜜蜂生態解說、舊木書籤、種子飾品等親子工作坊,啟發下一代的環保意識;在地傳承區則邀請旗津青年返鄉創業者與在地職人共展,傳承文化智慧,並推出融合創意的地方小吃與物產,展現社區創生能量。

活動當天下午3時將舉辦草地音樂會,邀請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得主、六龜客家創作歌手邱淑蟬現場演出,透過音樂分享她對土地、文化與自然的深刻情感。中山大學表示,「循環綠活節」是高雄旗津每年最盛大的永續節慶之一,不僅結合課程學習、社區連結與多元參與,也成為青年行動者與在地居民實踐永續生活的橋樑,盼透過趣味化、生活化的行動設計,傳遞永續觀念、強化公民參與,實現學術與社會責任結合的永續實踐。協辦單位包含社會學系、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程、旗津各地社團與公私部門單位。歡迎親子家庭、青年學子、社區朋友於5月17日共襄盛舉,一起加入地球守衛隊,啟動永續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