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需要愛,民眾更需要安心 林岱樺:TNR政策該重新審視檢討 – 寫生活新聞

動物也需要愛,民眾更需要安心 林岱樺:TNR政策該重新審視檢討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面對近期頻繁發生的流浪犬攻擊野生動物、比特犬咬傷民眾事件,立法委員林岱樺今(30)日於立法院質詢農業部時語重心長指出:動物需要保護,民眾更需要安全。動保政策的核心,不該是放任或對立,而是照顧與理解、是把每一個生命都放在心上。

她強調,現行「捕捉、絕育、回置」的TNR政策雖出自善意,卻忽略了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尤其是生態敏感區。她以中南部多處自然保護區為例指出,流浪犬成群出沒,已嚴重威脅到棲息於草地的瀕危保育動物「草鴞」的生存。

她呼籲農業部重新檢視TNR政策,針對特定保育區設立「禁入與移置」的管制機制,並建立更積極的前期預防方案,減少保育與流浪犬之間的衝突,不能等出事後才說遺憾,動物與自然都等不起。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更是不容打折扣。

對於比特犬等具高攻擊性的犬種,林岱樺表示,儘管政府早已於2021年公告禁止輸入與繁殖,但仍頻傳咬傷新聞。她關切問道:政府是否清楚目前全台比特犬的數量?對飼主的輔導與管理是否真的到位?是否有人力追蹤?是否對棄養者有實質懲罰?她希望政府面對這些風險犬種問題時,能更具同理心也更有執行力,不能讓民眾每天活在擔憂裡,也不能讓被棄養的狗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林岱樺也提出,當前基層第一線執行動保任務的地方人員普遍面臨人力不足、專業訓練不足的問題。她建議中央儘速規劃「動保專責人力」編制,結合捕捉、醫療、安置的三段式機制,讓動保政策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能保護動物、讓人安心。

愛動物,不代表放任;要安全,也不能用恐懼來回應。林岱樺強調,動保政策應該結合人道、環境與社會安全的整體視角,需要我們多做一點、多想一步。

她呼籲農業部務實面對問題,包含民間私人收容的貓場,狗場,都應該加速協助輔導他們改善,整體檢討政策方向,帶領台灣走向更安全、更永續、也更有溫度的動保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