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法務部部長蔡清祥蒞高雄空大演講:【司法的柔性關懷-社會公義的另一種實踐】 – 寫生活新聞

前法務部部長蔡清祥蒞高雄空大演講:【司法的柔性關懷-社會公義的另一種實踐】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法律系為促進民眾對司法制度與社會正義實踐的理解,於今(13)日特邀請前法務部部長蔡清祥講座教授以「司法的柔性關懷-社會公義的另一種實踐」為題進行演講,蔡前部長結合法務部政策推動經驗與實務觀察,深度剖析柔性司法在實現社會公義中的角色與未來展望,吸引了近百位師生與民眾前來共襄盛舉。

高雄空大陳月端校長致詞表示,非常感謝蔡前部長對於高雄空大推動柔性司法專班的支持。高雄空大於去年11月與15個司法相關及民間單位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柔性司法專班,已陸續在屏東監獄、高雄監獄及澎湖監獄開班。透過量身設計大學相關課程,持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及發揮教育翻轉的功能,展現柔性司法的精神。

蔡前部長表示,司法的柔性關懷是其在任期間力推的政策,與高雄空大很有默契,都對此議題予以重視,對於高雄空大現在積極推動的柔性司法專班深表肯定。傳統司法往往強調法律的剛性與懲罰功能,但在現代社會中,司法制度應兼具人性與關懷,方能真正回應社會對正義的全面期待。所謂「柔性關懷」,即是在法律規範與正當程序下,融入人文關懷的視角,透過多元機制協助受刑人、被害人與其家庭重建生活,實現實質正義。

他在擔任法務部部長期間,積極推動多項柔性司法政策,包括擴大修復式司法的運用、加強矯正機構與社區的連結、建立毒品成癮者的替代處遇機制,以及促進被害人保護制度之完善。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降低再犯率,更體現司法機關作為社會正義守護者的責任。然而,柔性關懷的推行過程亦面臨不少挑戰。蔡前部長指出,包括社會對犯罪者的汙名化、資源分配的侷限、執行單位之間的協調整合,以及法規設計的彈性空間,皆是當前司法改革中亟需克服的課題。唯有透過政策不斷修正、跨部門合作與公民社會的參與,才能建立更具溫度與效能的司法體系。

蔡前部長語重心長地表示,司法不僅是法律人的責任,更關乎每一位公民的生活與尊嚴。他強調,面對民眾的需求與苦難,法律人必須勇於自省,並在制度的每一個角落看見自己的責任。唯有如此,司法才能成為真正實現社會公義與人性尊重的力量。

此次演講引起師生與與會民眾熱烈迴響,高雄空大將持續舉辦與社會實踐相關之公共議題講座,深化終身教育之社會價值,並期望透過教育推動更多元、包容與進步的公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