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議員主持公聽會 建議行道樹樹穴有限 宜種小苗勿移大樹 – 寫新聞

黃柏霖議員主持公聽會 建議行道樹樹穴有限 宜種小苗勿移大樹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近兩年來因為道路開闢以及極端氣候影響,民眾對於樹木的反映有成長的趨勢,修剪、移除和建議更換樹種為前三大陳情的內容,高雄市議會日前舉辦「高雄市樹木修剪與韌性生態城市公聽會」,由黃柏霖議員主持,陳麗珍議員出席,與會專家認為樹木修剪非防颱主要手段,新道路行道樹應種小苗勿移大樹,公園處人力嚴重不足,建議成立府辦基金會或基金。

黃柏霖議員表示,十月初山陀兒颱風17級強風,造成高雄2500件樹木相關倒伏、折枝災情,檢討成因,除了天災確實風力過大以外,從樹木種植、養護、修剪、工程保護、颱風倒樹扶正、政府人力預算編制,也有可改善之處,而面對大量樹木倒伏後的災後重建,打造韌性的城市生態系統,是需要面對的課題。

陳麗珍議員也提到,一些行道樹生長過盛會觸碰到民宅玻璃或外觀,或者因樹根亂竄造成行人安全問題,常常有民眾向我們反映,選擇樹種相信也很重要,希望公部門和護樹團體、民眾也一同來關心,讓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好。
工務局表示,山陀兒颱風後我們邀集專家召開了兩次會議,提出六項修復計畫包括樹種、棲地樹穴、種植技術以及平常樹木修剪等;另新植的樹木也規定僅能四至五樓高度。而人行道部分若僅有2.5米,在淨寬1.5米的要求下,樹穴須以橫向規劃,若遇透天商家又設置斜坡道等問題,樹穴空間很有限。

教育局則提到以往樹穴過小,造成通學道不平整,近年我們利用通學道工程將橫向樹穴擴大。

義守大學特聘教授兼院長趙仁方建議,高雄市可以訂定一個新建築綠化的樹木實施規則,建築物的綠化對防災可發揮作用,並且應重視生物多樣性,再者,城市韌性應從整理來思考,市府應建立韌性城市的施政白皮書,以更宏觀的高雄整體生態觀來建構。

樹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盧圓華則提出邁向韌性城市可以有更多的連結,例如經常在街道行走的街友是不是可以成為護樹的一份子,如此也能成為一種社會企業的模式,他更提出樹木是城市成員,那麼對樹木的種植與維護的思維也可能更加細微。

社團法人台灣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有些路樹在山陀兒颱風倒下,是因為剛種植所造成的,應該要種小苗讓它慢慢長,而非移植大樹來種,還有過去許多工程樹根隨便切,颱風來就會倒。修剪不是萬靈丹,大量修剪樹木才會死亡,撕裂傷口更容易斷,他強調樹木修剪非防颱主要手段,並建議提供樹木保險、都市計畫道路寬度預留足夠樹穴寬度空間,公園處人力嚴重不足,建議成立府辦基金會或基金。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在既有植穴無法調整的行道樹,可以選擇小喬木或灌木種植,而非在靠近民宅處種植大喬木。我們路樹外來種占70%,未來新種或新植應原生種比例優先,減半移除外來種,補進矮灌木,韌性城市伴隨的是生物多樣性,我們的行道路和公園欠缺生物多樣性思維,以至於生態欠缺自我療癒的能力,建議減少硬體工程經費增加維護管理預算。

三民區本揚里里長陳証閎則希望災後工作工務局和環保局能夠雙向溝通,以免樹幹倒地沒有工務局來鋸切,清潔隊即便到場也無法處理。
黃柏霖議員則提到農業局應加強民眾反映特定紀念樹木保護的處理,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也應該重視,讓城市擁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及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