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慶堂指出,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引用的檢驗標準是「鮮果」(例如鎘 ≤0.05 mg/kg、鉛 ≤0.1 mg/kg),但實際檢測 的樣品是「乾燥後的枸杞果乾」。 果乾因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重金屬濃度自然「看起來」變高,若用鮮果標準去比對乾果數據,本來就會產生「假性超標」。 若未針對枸杞乾果訂出專屬標準,正確做法應該是依「乾製品專屬標準」或將檢測數據 換算回「鮮果含量」後再比對。
另外,所謂「全數驗出重金屬」的說法誤導 土壤與灌溉水源中天然就含有鉛、鎘、砷、汞、銅、鋅等元素,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 收水分與養分,因此也會連帶吸收少量重金屬。 所以即便沒有工業污染,農產品中也常會檢測到微量重金屬。 然而「檢出」不等於「超標」,幾乎所有農產品、藥材都可能檢出微量重金屬。 該協會一開始用「全驗出重金屬」製造危險印象,但後面又說「只有 4 件超標」,前後 矛盾,容易誤導民眾。更重要的是,仍然是用鮮果標準來檢驗乾果,本質上就是錯誤的比對方式。
換算公式(依食品檢驗原則)如下:
蔬果植物類可食部分重金屬標準,均以「鮮/濕重」計算。 若市售產品為乾貨時,檢驗出的數值需利用公式計算還原濃度:
還原濃度 = 檢驗值 × (100%-鮮含水量%) / (100%-實際含水量%)
例 1:枸杞乾貨的「鎘」檢測值 0.081 mg/kg,一般鮮果含水量約為 70%,乾貨含水量 15%。
計算還原「鎘」鮮果濃度(推算鮮果檢驗值): 0.081 × (100%-70%) / (100%-15%)
= 0.081× (30%) / (85%)
= 0.0286 mg/kg
因此低於「鎘」鮮果標準 0.05 mg/kg,並未超標。
例 2:枸杞乾貨的「鉛」檢測值 0.13mg/kg,一般鮮果含水量約為 70%,乾貨含水量 15%。
計算還原「鉛」鮮果濃度(推算鮮果檢驗值):
0.13 × (100%-70%) / (100%-15%)
= 0.13× (30%) / (85%)
= 0.0459 mg/kg
因此低於「鉛」鮮果標準 0.10 mg/kg,並未超標。
以此類推,本次檢測全數未超標!
謝慶堂理事長強調,中藥公會會全體會員一向嚴格遵循政府法規,所販售之產品均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消費者可安心選購。未來公會亦將持續推動並加強自主檢驗,以更高標準守護消費者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