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公私協力清除棘冠海星  共同維護海域生態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針對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數量爆發情形,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緊急啟動調查與清除應變機制,已於6月2日及7日完成兩次穿越線調查,並於6月18日及19日展開兩次專案清除作業,獲得地方團體、潛水社群積極響應,展現公私協力守護海洋的典範,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透過獎勵收購棘冠海星,6月30日首日即收購180隻(非當日水下清除數量),是民間力量擴大保育行動的具體實踐。

海保署表示,為關心澎湖海域的珊瑚礁生態,除已建置「iOcean海洋保育網-珊瑚健康回報平台」與「珊海俱樂部」LINE官方帳號,並運用海保署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推動潛水員與民眾參與珊瑚白化與棘冠海星目擊回報工作,建立即時回應與處置機制,此外亦期望結合在地力量,透過多項制度性作為強化海洋生態監控與守護,包括補助澎湖海洋保護志工團協會於114至115年間,在澎湖南方四島海域持續進行巡查,關注棘冠海星、大法螺等物種動態,本年度迄今,根據回報有6隻的數量。另,海保署成立「珊瑚特潛聯盟」之潛水業者於114年5月下旬陸續回報在澎湖山水、七美、西吉等海域有零星棘冠海星目擊。

海保署說明,透過前述在地守護機制與民眾參與管道,海保署於114年5月下旬接獲澎湖當地通報棘冠海星異常聚集,隨即委託在地潛水業者「海洋途徑」於6月2日及7日完成兩次穿越線調查,範圍涵蓋8條樣線、總面積達4,000平方公尺,並發現共47隻棘冠海星,密度已達警戒標準。為防止擴散,立即與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合作,自6月18日起啟動清除作業規劃與執行移除行動。

海保署指出,兩日清除作業,18日清除6000平方公尺,清除32隻,19日作業雖受浪況影響提前結束,仍搜尋2000平方公尺,清除12隻。在前期調查與初步清除作業的理念下,感謝澎湖民間與企業亦啟動ESG響應保育行動。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除海保署專案地區清除行動外,亦自6月30日起啟動收購機制,由寶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結合海洋保育ESG專案,以每隻新台幣300元價格收購澎湖各海域棘冠海星,當日收購180隻(非當日水下清除數量),加上前期專案清除的44隻,整體已回收處理224隻,顯示地方社會對海洋保育的高度共鳴與行動力。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在114年5月25日接獲澎湖水域遊憩公會的通報後,相當重視此案,即刻請海保署儘速採行相關處置行動,並且適時對外揭露潛水客遇棘冠海星之通報作為,以擴大海洋保育推動成效。海保署考量七美月鯉灣等海域棘冠海星密度已達到生態警戒值,為避免對澎湖珊瑚礁生態造成進一步危害,即刻採取專案方式清除,公會以收購機制協助清除,後續可藉由清除的數量與分布確認各區的行動,藉由擴大與地方的合作能量,達到抑制棘冠海星族群擴散的目標。

海保署特別致謝參與棘冠海星清除行動的在地潛水團體及民眾。正因大家的投入與行動,才能有效減輕生態衝擊。由於本案屬緊急處理性質,海保署近期亦已擬妥監測移除計畫草案,將會同澎湖縣政府、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相關單位共同研商,規劃中長期監測與清除對策,建構更具韌性的海洋保育機制。另亦歡迎企業共同響應ESG行動,維護珊瑚礁生態系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