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有想過以海洋為核心、以舟船為架構的課程會是什麼樣子嗎?海洋委員會為喚醒先民遺傳的海洋基因,創新以「復振航海文化力」為號召,邀請各界從文化著手,投入用海智慧實踐、造舟技藝傳承與航海能力培植。為實踐這樣的理念,海洋委員會補助臺東縣均一實驗高級中學辦理「均一支架大洋舟造舟計畫」,24日參加該校與向陽薪傳木工坊合作辦理的「南島式邊架船造船培力工作營」,在多良部落的濱海之域,與學生們一起溯源南島語族從臺東划著邊架舟出航的知識與技藝,感受以手工打造支架大洋舟的樂趣。
海洋委員會力推「復振航海文化力」,培養海洋國家子民
臺灣地處太平洋列嶼,因航路而連結於國際,先民跨海而來,或將此處當作遷徙基地,或循水路開墾長居,古往今來,我們總與海洋密不可分。海洋委員會今(113)年推出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透過公私協力,攜手民間團體及各級學校一起從文化的介面,參與海洋精神實踐。
海委會表示,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學的教師團隊,深受112年夏威夷皇后盃划船比賽啟發,為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海洋文化,因此113年度推出「均一支架大洋舟造舟計畫」,響應海委會「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號召。均一學校黃柏融教師專注於探索教育、天文及海洋資源永續氣候等議題,與莊信鴻教師結合建築、物理及數學等學科,共同推出「均一支架大洋舟造舟計畫」。培養學子對海洋文化的認同與自覺,深化其作為海國子民的意識。
造舟是種學習,是項生活經驗,更是場自我探索
莊信鴻與黃柏融教師表示,臺灣作為南島語族的發源地,身為教育現場的我們應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航海知識與冒險精神。課程借鏡112年夏威夷比賽的經驗,設計不僅限於造舟的跨域學習計畫,同時讓學生實踐中獲得學科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經驗。從船模型製作入手,涵蓋船體結構與船舶力學等學科內容,並與向陽薪傳木工坊合作,將木工技術融入實作過程。學生將學習造舟與操舟的多元能力,培養專注力、耐心與團隊合作精神,並在航行中掌握星象觀察、天氣預測與風險管理等技能。不僅強化學科實踐,更希望透過航海經驗增
強學生對臺灣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此外,合作本計畫的向陽薪傳木工坊,近年來,致力於南島文化工藝的復興,期望成為臺東永續產業的根基。作為勇敢追夢和實踐理想的合作夥伴,與學生們共同探索南島語族的航海技藝,並享受手工打造支架大洋舟的樂趣。
海洋文化獎受理推薦報名中,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獎
海委會目前正舉辦「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推薦提名作業,期能從人出發,發掘在相關領域默默耕耘的人們,企盼各界共同參與海洋文化知識、故事與記憶的建構,樹立海洋文化維護、保存及發揚之重要典範,從海與文化交疊的視野中,以人為本,建構出臺灣的主體性。有關海洋文化獎已開始受理,參獎期限至113年8月31日(星期六)止,推薦從速,歡迎國內相關機關(構)、文化藝術法人及團體踴躍提名傑出人士參與。參選規定及推薦報名書表,可至海委會官方網站/最新公告(https://reurl.cc/WN1gr5)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