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竹消防隊小隊長胡奕璿分享急救挑戰 展現專業救援 – E報生活誌

路竹消防隊小隊長胡奕璿分享急救挑戰 展現專業救援

【地方中心報導】
為因應現今社會上各式複雜的急救環境,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在緊急救護技術上不斷精進,以確保救護人員在急救現場處置的高效率與專業性。消防局路竹分隊小隊長胡奕璿於昨(21)日上午受邀至高雄廣播電台(FM94.3),於空中與聽眾分享現階段救護人員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及介紹相關案例過程中如何運用救護專業,做最好的急救處置。

一、高山症:常見於高海拔2750公尺地區,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呼吸困難、失眠、腳步不穩等,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高雄市消防局搜救團隊曾在一次救援行動中,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透過直升機救援迅速抵達現場,並及時給予患者治療高山症藥物,成功挽救生命。
二、骨針技術介紹:骨針是一種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技術,當傳統靜脈注射無法進行時,骨針可以經由肱骨或脛骨進入骨髓迅速建立給藥途徑,進行藥物或輸液給予。此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類急救情境中,尤其針對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及休克導致血管低沈難以施打的血管快速給藥,提升了救護效率。

三、各級救護人員的訓練與處置:
初級(EMT-1):受訓40小時,中級(EMT-2):受訓280小時,為高雄市主要第一線救護人員,及高級(EMT-P)各級救護::受訓1280小時。人員都需接受嚴格訓練,學習從基本急救技術到高階處置技能,確保在各種緊急情況下都能提供專業服務。

四、侵入性醫療處置:當高級救護技術員針對危急或特殊病患必須給藥或進行侵入性插管時,並需尊循醫療指導醫師的預立醫囑及線上醫囑 才可以執行。預立醫囑是指預先制定的醫療處置計劃,而線上醫囑則是在急救過程中通過與醫師聯繫即時獲得的指示,兩者結合提升了急救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也在法規制定及技術操作上做出了顯著的改進,包括對蜂螫過敏性休克的處置用藥、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使用腎上腺素及抗心律不整藥物等,都進一步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五、電話指引急救:消防局的派遣中心也不斷優化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辨識及電話指導心肺復甦術(DA-CPR)的操作流程,在救護車未抵達前接受急救指導。並有多名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在完整生命之鏈的結合下,成功康復出院,充分體現了急救系統的高效性。

最後,胡奕璿小隊長分享個人參加EMT-P訓練的初衷,源於20年前在一次救護過程中,目擊患者倒下卻無法做更多處置的遺憾,這份遺憾驅使不斷提升自我技能,為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將持續努力,提升急救能力,守護每一位市民的生命安全。